4.感受科学的神奇,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机器人的作用,感受科学的神奇。学生课前准备:认真阅读课文,查找机器人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揭示主题,得到初步印象:1。用机器人的理解来交流。老师:昨天邀请同学回家找机器人相关资料,所以你知道/123的事。学生:交换2。展示题目:9神奇机器人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突出“神奇”2。总体感觉,梳理一下脉络:1。老师:我们昨天预习了课文,现在读课文很流畅。
5、初一下册桥《梁远景图》第2课时教案【初一第二册桥梁展望图第二节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文章简洁生动的讲解语言。2.学会运用类比等各种解释方法。3.培养学生合理科学的想象力,理解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和比喻的解释方法;学生可以合理科学地想象。2.很难形成宽泛生动的理解,也很难做出合理科学的想象。
老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22课,学习了一些关于桥梁的基本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行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茅以升对桥梁的憧憬。第二,咬文嚼字,深入学习。1.探索桥的构成和风格。(1)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桥有哪些部分,它有哪些不同的风格?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给我们做了生动的介绍?(2)集体交流。2.预设一:第一段重点是“什么是桥?
6、 机器人的定义、组成和分类?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四十个年头。或许正是因为机器人的定义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定义: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设备。组成: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组成。分类:家务型机器人,操作型机器人,程序控制型机器人,教学再现型机器人,数控型机器人,感应控制型/。
7、 机器人科普小常识1。科普小贴士机器人科普反思400,2008年9月25日,那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出去遨游太空,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表演了伟大和神奇,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总是有很多疑惑,比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里完成科学实验,并把它们带到遥远的太空?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茫茫太空中有四个特别优秀的自然条件:绝对没有空气,绝对没有污染,零下270度的低温,没有任何重力的干扰,尤其是第四个条件,在地面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是绝对做不到的。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把实验带到航天飞机上,或者带到遥远的太空,目的是让实验在与地面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科学奇迹。最吸引人的是在空间科学中试验全新的生产加工方法:冶炼新的合金材料,焊接各种新材料,制造绝对纯净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