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在哪里可以找到马云关于大数据的演讲...他第一次提到大数据时代的内容还没有经过检验。大概是15年,12年被麦肯锡关于大数据时代的论调发酵,马云这段时间在很多演讲中都提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概念,但此时他的目的并不明确,也没有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逻辑,具体来说,他的大数据演讲内容应该是在2018年贵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的演讲。
看看马云是怎么说AI的。我一直认为,AI应该翻译成“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我觉得人类把自己看得太大,太高了。智能世界三要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而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大计划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手段。未来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关系,比如互联网、大数据、大计算。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引领未来的不是智能,而是背后人类的智慧。
在工业时代,科技让人类探索得更远更广。我们一直在探索月球和火星,但人们特别关注技术、产品和服务。其实我坚信,智能时代应该让人类更加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理解。智能世界不是让一切都像人一样,而是让一切都像人一样学习。智能时代要解决的是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理解人不能理解的东西。机器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人类必须尊重和敬畏机器的智能。
马云在很多人聚集的金融峰会上批评传统金融。他表示,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过于陈旧,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鉴于监管体制已经过时,应该放开监管。避免监管越多,越容易阻碍创新;要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科技手段”,搭建未来的信用平台,摒弃传统金融机构的抵押质押手段。本次演讲的主题围绕电子金融和监管环境。还有就是行业创新。马云呼吁,不要再想着在中国填补欧美产业的空白,学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巴塞尔协议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
3、马云外滩峰会说错了什么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峰会上的一些言论引起广泛关注。马云在外滩峰会上说,中国金融“昨天不足,今天滞后,明天先来后到”。关于金融体系,他提出了“让金融有温度”的观点,强调了金融的人民性,指出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让金融更普惠,给大众带来更好的获得感。此外,马云还谈到了金融创新,指出未来金融服务的竞争将不再取决于牌照和利率,而是取决于技术、数据和风险管理能力。
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否支持计划经济?摘自《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我讲过“大数据不能代替企业家”这个话题。马云的演讲大家都知道,不用我说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计划经济。我还是从技术角度分析。我引用了这样一件事来概括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系统性和制度性暴力,以强制力否定企业家精神,剥夺个人选择、创业和创新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