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备份的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承担用户的业务,此时备用数据中心对主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备份。当主用数据中心挂机时,备用数据中心可以自动接管主用数据中心的业务,用户的业务不会中断,因此不会感觉到数据中心切换,一种是主数据中心用来承接用户的业务,另一种是备份数据中心用来备份主数据中心的数据、配置和业务。
备份需要数据复制,而灾难恢复需要应用程序接管。容灾和备份不是一个概念。容灾是目的,备份只是实现容灾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数据备份很好理解,保证数据不丢失,而应用接管服务器的处理,让应用不中断。“备份”只是将数据复制并保存在其他介质中。当数据丢失时,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都可以用于恢复,拥有一份副本就相当于完成了“备份”。至于恢复不恢复,与“备份”无关,属于“容灾”范畴。
“容灾”就是部署一些技术手段,使得当出现“意外”时,业务不会中断或者中断后会自动恢复(注意是自动恢复,恢复时间很短)。比如服务器、网络、存储出现问题,服务就会中断,所以这个时候每一点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保护,这是容灾要考虑的事情。与“备份”不同的是,比如你的硬盘挂了,你买了新硬盘,你可以从移动硬盘复制数据,但是这个过程中服务会停止,恢复过程需要时间。
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数据分析、云服务等应用的快速普及,对数据中心提出了革命性的需求,存储基础设施成为IT核心之一。政府、军工、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大型商业连锁、医疗、金融、新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的新兴应用层出不穷。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数据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资产。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载体和驱动力,已经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最关键的核心。
新型大数据中心除了传统的高可靠、高冗余、绿色节能外,还需要虚拟化、模块化、弹性扩展、自动化等一系列特性,以满足具有大数据特性的应用需求。这些前所未有的需求给存储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需求,提出了“应用定义存储”的概念。存储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数据基础,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分散、单一的底层设备。
3、数据库容灾的数据容灾具体是怎样的?首先,容灾不是备份。备份是容灾中必不可少的功能,但应该是热备份功能。备份包括冷备份和热备份,磁带、卷复制等冷备份不适合容灾,因为当灾难发生时,需要立即启用远程容灾中心,数据恢复的时间无法统计。否则应用系统可以长期使用数据库,容灾的作用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冷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他的资料才是真正可以带走或者直接转移的介质,对隔离历史资料审查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备份和恢复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两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比如备份介质的存放和存储,灾难恢复的演练,这些都是在灾难恢复中要做的。广义地说,任何提高系统可用性的努力都可以称为容灾。容灾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地震、火灾、洪水、战争、盗窃、丢失、存储介质霉变、黑客、病毒入侵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系统存储数据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
4、双活数据中心是什么双活数据中心用于灾难恢复。一般会建两个(或更多)数据中心,一种是主数据中心用来承接用户的业务,另一种是备份数据中心用来备份主数据中心的数据、配置和业务。主备数据中心之间一般有三种备份方式:热备用、冷备用、主被动备份,在热备份的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承担用户的业务,此时备用数据中心对主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备份。当主用数据中心挂机时,备用数据中心可以自动接管主用数据中心的业务,用户的业务不会中断,因此不会感觉到数据中心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