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 > 知识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论文,移动通信与网络覆盖的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论文,移动通信与网络覆盖的论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3 18:19:23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1,移动通信与网络覆盖的论文

你网上搜这个没有什么 你最好搜 基站建设 这个事和网络覆盖息息相关的。众所周知,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离开了基础设施的顺利构建,行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对移动通信产业而言,基站建设的顺利实施是保障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基站建设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①信号质量投诉和基站建设投诉并存。一方面,客户会向移动运营商投诉某区域网络覆盖不好、信号质量差,要求进行网络覆盖;另一方面,当移动运营商在被投诉区域进行基站建设时,又会遭到当地群众反对基站建设的投诉。这使得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处在公众既有需要又反对建设的尴尬境地。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违规乱建”投诉并存。基站作为支撑移动通信服务提供的基础设施,是创建信息化社会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目前却因相关法律条例的冲突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经常被指责投诉为“违规乱建”,甚至被迫停建或拆除。这使得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处于既要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又遭遇“违规乱建”投诉的尴尬局面。基站建设之惑(一)法律法规相互冲突目前,与基站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冲突,直接导致基站建设合法性的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四章第四十七条规定: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在民用建筑物上附挂电信线路或者设置小型天线、移动通信基站等公用电信设施,但是应当事先通知建筑物产权人或者使用人,并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向该建筑物的产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支付使用费。而《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管理公司的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业主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加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中关于基站建设是应事先通知业主还是要征得业主同意的条款相互冲突,使移动运营商与业主各执一词,难以协调。(二)缺乏清晰的报建流程虽然我国电信条例原则上规定基础电信业务经营商在履行通知及支付使用费责任后即可在民用建筑上附设基站,但对于基站从选址到维护的整个过程都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基站建设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合法许可证或认定文书。由于缺乏清晰的报建流程,移动运营商在为基站办理有关报建手续时往往无从下手。(三)媒体热衷负面宣传公众对基站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的报道,而媒体的负面宣传对公众意识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我国卫生部颁发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一级标准为容许磁场功率密度小于10微瓦/平方厘米。电磁场强度在此标准时属于“安全区”,在该电磁波强度环境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而我国移动基站辐射的强度为8微瓦/平方厘米,属于一级标准,因此对人体是无害的。显然,媒体热衷报道电磁辐射引起人体种种疾病的舆论宣传,致使公众认为基站辐射是很危险的,从而对基站建设产生抵触情绪。

移动通信与网络覆盖的论文

2,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3,简要论述下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200字左右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而且越来越不满足现状。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就目前来讲是3G时代,前景是4G时代,人们要求通信技术不仅仅是用来通话,而且还能上网,收发E-mail,传输数据,提供多媒体业务。现存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要求,可怜的9.6 kbit/s的传输速率让我们只能进行语音通信,对数据通信我们实在不敢奢望。如果说无线通信的历史是频率使用效率提高的历史,则移动通信的历史就是频率使用效率提高和用户“位移”扩大的历史。这是符合要实现随时、随地、任何人之间,用任何业务进行通信目标的。众多的复杂的技术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更充分地使用有限的、宝贵的频率资源以及实现更高密度的全球活动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状况就目前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近年来,中国  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移动通  信业也以改革、重组为动力、改善服务质量,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势头。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突飞迅猛进,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将超过7500万,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移动电话市场。第二,我国移  动通信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也是比较高的,但产业的主体是以  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为主,生产形式是处在散件组装与整机装置阶段(SKD、CKD)。目  前国内具有一定生产能力GSM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共27家,其中国内独资企业10家。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产品的开发,特别是以国产程控交换机技术为基础开发  的移动通信交换设备起点高、技术新、并具有组网灵活的特点。第三,其他移动通信系统  发展状况可分为:寻呼系统、无绳电话、集群通信系统、卫星通信设备。  因此,移动通信的下一步是走向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4G发展。
1、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状况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  移动通信业也改革、重组为动力、改善服务质量,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  头。  今年1-6月份,国内通信业务收达177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  达1578.9亿远,同比增长23.1%。  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突飞迅猛进。1987年以来,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以年平均增长80%-  100%的速度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蜂窝移动电话仅有3200个用户,1999年达到4324万户。这种增  长势头在今年上半年得以继续保持,今年上半年新增量相当于1599.2万户;总规模达5928.7万  户,其中中国移动为4816.7万户,中国联爱1112.1万户;同时模拟技术逐步退出,GSM数字用户比  重提高到92%;手机上网业务也开局良好。到今年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将超过7500万,我  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移动电话市场。  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网容量达9602万线,其中模拟移动电话网系统容量达到1305万线,基站  8868个,信道24万个,用户473.2万;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世界第二大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系统容量达到8297多万线,基站55078个,信道275万个,用户5455.6万  户。  2、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也是比较高的,但产业的主体  是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为主,生产形式是处在散件组装与整机装置阶段(SKD、CKD)。目前国  内具有一定生产能力GSM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共27家,其中国内独资企业10家。  从总的生产情况看,根据对23家国内主要手机企业今年1-6月的产销情况统计,手机企业共  生产手机2141.6万部,销售2076.9万部。手机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旺盛需求的同时,出口手机  802.5万部。  从国产手机企业生产情况看,10家国内企业从无到有,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产量  超过140万部,市场占有率达8%,比1999年的3%有较大的幅度的提高。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产品的开发,特别是以国产程控交换机技术为基础开发的  移动通信交换设备起点高、技术新、并具有组网灵活的特点。就GSM系统而言,目前有大唐公司、  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巨龙公司、金鹏公司开发的移动交换机与在站通过了生产定型鉴定,正在逐  步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并占领部分市场。就GSM手机而言,已有十家国内定点企业开始形成大规模  生产能力,目前的市场份额约为8%。就CDMA系。而言,目前国内IS-95A移动通信系统已进入了  生产样机定型试制和即将进行开局商用试验阶段。  3、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状况  寻呼系统:到1999年底,我国寻呼机用户数达7000万,市场规模70-80亿元。由于全国寻呼  台已多达4000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行业上呈现联合、兼并重组趋势,在技术层次上则有新  的发展,近年卫星联网寻呼、FLEX高速寻呼发展很快,双向寻呼也已投入应用。目前寻呼设备和  寻科机都已大部分能立足国内生产。  无绳电话:国内模拟无绳电话的生产规模很大,1999年生产量达到2400万台;国内企业生产  的无绳电话很大一部分供出口,1999年出口量达到1157万台。目前我国内销的无绳电话主要为家  用模拟产品,数字无绳电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  集群通信系统:我国集群通信专用调度系统用户约有200-300万户,据预测,到2001年,我  国约需10尤个信道机、8000个控制器和200-300万部移动台。我国以往集群设备都从美国、日  本、瑞典等国进口,集群、专用无线设备在我国国民经济、抗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我国国内也有许多厂家可以生产集群通信设备,但规模较小,急需扶持。另外要走产学研开的  道路,开创发展数字集群通信产业的新局面。  卫星通信设备:我国将建立完善的、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通信公从网、专用网、卫星移动通  信网。其中公众网单向卫星线路6尤条、需通信转发器60-70个,全国共需各种卫星地球站2-3万  座。1999年整个卫星通信产品市场规模约为60亿元。
没设置好

简要论述下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200字左右

文章TAG:移动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论文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