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厂商 > 问答 > 介绍中国科技发展,中国科技有什么发展 请说明

介绍中国科技发展,中国科技有什么发展 请说明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3 22:09:22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1,中国科技有什么发展 请说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除四大发明外,在冶金、机械、建筑、农学、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也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往往比西方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就产生出来,为中外科学技术史学者称颂。1.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突出成就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杰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以下五方面:① 炒钢和百炼钢技术所谓炒钢就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半固体状态(即溶融状态),再进行搅拌。利用空气或铁矿粉中的氧进行脱碳,以获得熟铁或钢的技术。所谓百炼钢就是以炒钢作原料反复加热折迭锻打而成的钢。从出土文物分析,炒钢和百炼钢最迟在东汉前期已被普遍使用。这种炼钢技术大大提高了铁器品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而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发明这种技术,比中国晚了一千九百年左右。② 球墨铸铁技术所谓球墨铸铁技术就是将存在于铁内的片状石墨变成球状,以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这种技术不仅在铁的冶炼技术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机械制造业也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从出土文物分析,最迟在汉魏时期中国铁匠已掌握了初步的球墨技术,而西方直到二十世纪中前期才发明了该项技术。② 使用风箱和煤炭冶炼技术在宋元时期中国铁匠冶炼时已使用木风扇,后来又发展成木风箱,大大提高了冶炼炉的效率,并提高了产量。西方在五六百年之后才出现木风箱鼓风技术。在宋代中国铁匠已懂得用煤炼铁,不仅效果好,而且节省大量木炭,而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懂得用煤炭冶炼铁。② 灌钢技术所谓灌钢就是将熟铁条盘卷起来,夹放适量生铁,用泥封裹以防止加热时氧化脱碳。然后烧炼,再加以锻打,使碳分布均匀,于是就得到高硬度、性能较好的钢。灌钢技术在钢铁冶炼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技有什么发展 请说明

2,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的高科技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军事高技术化对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高技术对战争带来的影响有以下五点:第一,高科技使侦察捉到了不怕火力威胁,不怕地形限制,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侦查的立体化使战争前的准备得到最完美的完成。 二是高技术使得战争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提高,精确的制导系统带来了打击的精确性。第三是反应的高速化,高技术武器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战争方做到机动快,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四,战争永远包括打击与防护两个方面,高技术使得防护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隐秘,防护的综合化可以有效地在现代战争中最大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指挥。指挥控制系统是现代战争的中心枢纽,在高技术战争中交战双方之间实力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与控制的水平上。面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仅仅靠人脑已远远不够,高技术特别是电脑的应用使得指挥系统智能化。只有借助于可操控的巨大指挥网络,才能真正打赢一场异常复杂的现代战争。而这种可控性使现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高技术在飞速发展,战争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以往重型机械化作战正向信息化作战转变。“非对称”作战将成为局部战争的基本方法,交战双方不再是实力均衡的,两国的作战武器与作战水平会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下空战成为击败对手的最好方法,“非接触”“非线式” 的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战场将变得更加不规则,代之以全纵深,大范围的“非线性”机动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又与指挥中心的有力控制密切相关,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在不远的未来,战争会更加突出地显现其高技术性,航天科技的进步会师的出现各种天基武器系统的天战,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主宰战场,各种作战平台向小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而战场上出现的不仅是人,机器人与大量的信息流将大量运用于实践。 更多请见:http://jpkc.njust.edu.cn/jsk/wlkc/tec_Show.asp?SoftID=104

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的高科技

3,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科学发展资料

1.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3.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4.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科学技术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汉医学。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来说比较独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经验性,缺乏西方科学的思辨性,因此有些人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否自成体系而表示怀疑。详情请参考: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科学发展资料

文章TAG:介绍中国中国科技科技介绍中国科技发展请说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