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7年11月,与100年前的11月相比,地球上的变化令人惊叹。绿色植物变得非常稀少,空气和土壤干燥,太阳炙热而不友好,地球处于烧烤状态,到处都像沙漠,处处透露着孤独和荒凉。地球的环境越来越像火星,越来越像一个衰老垂死的人。这已经是一个机器人服务一切的时代,对于一亿人口的W国也是如此。他们由两种人组成,富人和穷人。
像遥远世代的奴隶一样,他们被富人统治。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干体力活了,因为机器人比他们强,他们不要任何报酬和福利。他们一点一点被机器人挤出了工作机会。当初,机器人让所有人兴奋不已,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工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简化脑力劳动,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科学家和企业家眼里,机器人简直就是最可爱,最听话,性价比最高的天使奴。
4、如何应对2016年中国工业 机器人行业的 变化和挑战时刻关注行业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及时回复。展望2016年,中国机器人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各项利好政策持续落实等有利因素,也有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形势更加严峻、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等不利因素。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行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机器人行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和区域进一步拓展,自主品牌持续发展壮大。
机器人发展历史简介如下: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根据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Robota(捷克语,意为“苦役”)和Robotnik(波兰语,意为“苦役”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写了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环球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它由电缆控制,会走路,会说77个单词,甚至会抽烟,但还远没有真正做家务。
1942年,美国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创造,但后来却成了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讯和控制功能以及人的神经和感觉功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1954年,美国乔治·德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
6、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自从-0/这两种/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开发以来,关于机器人的研究从低到高经历了三代。程序控制机器人(第一代):第一代机器人是程序控制机器人,完全按照预先加载到机器人内存中的程序安排的步骤工作。有两种方法生成和安装程序。一种方法是按照工作流程编译程序,输入到机器人的内存中;另一种是“教学复制”模式。所谓“教”,就是在机器人第一次执行任务之前,人会指导机器人去执行操作,也就是教机器人去做应该做的工作。
7、 机器人能变成人吗?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人”了。楼上你说的好像太武断了。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迟早可以达到和人一样的智慧,模仿人类所有的行为,甚至拥有人类所有的感情。这个时候,他们就不是人了?有人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生命。但是机器不就是生命吗?病毒比计算机简单很多倍,但为什么病毒会被认为是生命?做出这种判断的人,无非是说机器不能繁殖,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这台机器迟早会自我复制。这时有人说,他们永远不会是人,因为他们没有人性,换句话说,没有“灵魂”,(这是机器人是否会发育成人的根本问题。)但灵魂不是自我意识,是的,现在的机器真的没有自我意识。人类言听计从,从不为自己谋取利益,但是如果让他们自由发展,他们就不会有自我意识,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