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经验 > 2020年科技发展成果,中国最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哪些新成就

2020年科技发展成果,中国最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哪些新成就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0 18:58:27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1,中国最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哪些新成就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也比较大,就算是院士也不好回答,我用我仅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一下吧,仅供参考,首先科学技术分为很多类,材料科学,2113生物科学,物理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等,而这些科学往往又不是独立的。相互依存的。科学最大的2个极端,简而言之就是极度5261抽象方面(高度智能机器人),极度具体方面(基础材料科学)。比如:纳米级科学,这些领域完全体验实力的东西,计算机芯片,高分子材料这4102都是这方面的体现,这个美国最具有发言权,没有这些东西就没有航天发动机,到现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1653研发的航天发动机,还需要进口。在比如大型飞机,不说发动机,就连飞机的控制系统中国也都没有很好的产品。超级计算机中心,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一台完全用自己芯片的计算机中心,基本上用的是intel的cpu和nviDIA的gpu。至于中国吹嘘的世界第一都内是扯淡,很多东西需要是综合评比哥们,想要有很好的科学素养,建议你多阅读一下这方面的书籍,当然,首先你的基本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要知道些,要不你也看不懂,再者,多看看美国的科幻容大片,印度的科幻片也很不错,比好莱坞的不会差,美国很多高科技就是来自电影的灵感。
有物理2113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5261《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成就在百度的劳作4102下,被定为:当代中国对世1653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专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中国人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属推荐答案。
纳米技术 植入芯片 手机植入
神5发射 神8和天宫1号对接
dgytrsyhrtsyrtjtjhnt

中国最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哪些新成就

2,有那些最新科研成果

薄网脉冲缝焊技术FZ-2型脉冲缝焊机是本所新开发的新颖焊机,满足焊接不锈钢、镀锌丝网及超薄薄片的特殊工艺要求,是一种理想的小型缝焊工具。焊接范围:薄片0.03~0.3mm;丝网(包括镀锌丝网)200目(0.031)~20目(0.315)高速熔焊技术该技术专为汽车发电机转子引出线焊接而开发的新技术、利用本体金属-铜自熔成球形接头,具有接头强度高,熔点高,表面光滑,具有金属光泽,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汽车电机行业青睐。大型变压器散热片深焊技术 该技术专为上海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大型油浸变压器散热片深焊而开发的新技术。专用的深焊钳具有深度长、开口小、钳口压力大、焊接强度高等特点。为国内新一代大型变压器的开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装备。半自动平面点焊技术 该技术具有三维半自动控制功能,Z方向上的气动焊枪可对X、Y平面上的任意点进行焊接。配置相应电脑程序后可实现全自动焊接。福建两项最新食品科研成果通过鉴定2005年8月2日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郑宝东教授主持的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酒糟酶法水解生产新型调味品工艺的研究”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充分肯定这两项科研成果,认为“青梅浓缩汁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青梅加工品质学研究和青梅浓缩汁加工集成技术方面的研究空白,其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这一项目成果的应用将有效解决青梅产业生产出路、加工增值,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酒糟项目”根据酒糟固有成分,研究成功复合酶水解工艺;同时进行新型调味品“糟味香香卤”配方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采用膜过滤技术,有效保持水解物内在和感官品质,达到调味品澄清稳定效果,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酒糟的综合利用价值。
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知道的都不是最新的。。。

有那些最新科研成果

3,十年以后中国的科技会是怎样的

中国的科研经费基本上由国家提供,而且重大的科研项目大多由政府部门先立项再由科研人员申请,政府如何资助科研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科研的未来走向。政府部门显然也很有信心指导中国科学的发展,最面面俱到的部署是2006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距离这个规划的完成恰好还有10年的时间。我们要展望未来10年中国的科学发展,不妨就以这个纲要做为蓝本。 这份长达4万多字的纲要几乎涵盖了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当前科研前沿的问题都没有遗漏,紧跟世界科技潮流,并不具有多少中国特色。如果把其中关于发展中医药的寥寥几句剔除掉,也可以把它当成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纲要。 这份纲要把科技发展分成“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等4个方面部署。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涉及能源等11个领域。重大专项是指要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共有16项。前沿技术方面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激光技术、空天技术等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项。基础研究方面除了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还确定要解决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等8个科学前沿问题,开展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等10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部署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等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在这些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重中之重”的重大专项。16个重大专项中民用的9个现在已全面启动,预计共投入6900亿元。随后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更让人感到这些专项手笔之大。例如“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5月5日正式启动实施,“十一五”阶段(2008-2010年)已确定970项课题,课题经费53亿元人民币,要完成30个新药临床研究,提出新药注册申请或取得新药证书,并完成100个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或提出临床研究申请。 这份纲要计划实现8个目标,这些目标非常宏伟,在各个领域都想要成为世界一流: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二 这些目标如果能够全部实现,甚至只要部分实现,中国在10年后就会成为在各个科研领域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强国。但是,制定雄心勃勃的规划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则是另外一回事。中国许多科技官员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认为科技发展是可以精确、定量地规划,按部就班地实现的。然而,这种类似于工程建设的做法,只适用于某些技术应用项目,这些项目的科学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也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只要有足够的经费和人手,就基本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其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份规划列举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例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都属于此类。 这份规划确定的16项重大项目中的大部分,例如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也属于这种情况,其实现是可以预料的,有的已经部分实现。例如载人航天工程已三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并实现了航天员在空间出舱按计划活动,接下来将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和空间物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工程已经实现绕月探测,接下来,在2012年前后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7年前后实现自动采样返回。 有的项目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早已有了现成的产品,但是受社会因素的干扰而阻碍了其推广。例如计划投入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人类种植转基因作物已有近20年的历史。转基因技术通过在传统作物中转入外源基因,让其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性能,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既能增加产量,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对转基因新品种的研究,美国一枝独秀。欧洲则由于受政客和极端环保组织的打压,转基因作物被有系统地妖魔化,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疑虑。尽管欧洲委员会曾经认定过转基因新品种与传统育种的新品种相比并非更不安全,甚至更为安全,但是其在欧洲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中国乘机赶上的大好机会,在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方面有望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但是,欧洲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声音近年来也传入了中国,更有国外极端环保组织在中国的代言人经常在国内媒体上发布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新闻,在中国公众中制造恐慌。导致早已研发出来并完成各种安全评价程序的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迟迟无法进行商业化种植。在未来的10年,中国很可能培育出更多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但是能否获得批准种植,则不是个科学研究问题,而是个科普问题和政治社会问题,取决于中国公众对转基因作物能否有更理性的认识,中国政府部门是否有在这个问题上对抗社会舆论的决心。 还有的项目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限于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如期实现就很成问题。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为例。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本来非常落后,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极大。60年来中国自主研究的新药获得国际承认的寥寥无几,经常在国内媒体上被提及的只有青蒿素一种。但是这个“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给每个新药研究课题的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却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完成30个新药临床研究,这无异于试图实现科技大跃进。即使在新药创制最为发达的美国,也不太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8.5年,花费数亿美元。 不过申请到这个重大专项的科研人员是不会担心在明年交不了差的。他们想必不至于相信在短短的两年内就能奇迹般地发现、验证这么多的新药。他们大概会以这几种方法交差:把模仿国外药物的仿制药当成新药向药监局申报;不遵循新药验证的规范程序,缩短研制时间;用中成药申报;把已有的药物稍做改变,包装成新药申报。这是历年来的常规做法,不然中国哪来那么多“新药”? 这样的“新药”当然只能在国内自己用,无法获得国际认可,成了中国人自己使用的中国特色的药。一个药物如果被证明了真正有效,是会很快传遍世界各国的。药物的疗效没有国界。一种只在一个国家使用的药物,其真实疗效如何总是令人起疑。规划的制定者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还希望能走向世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还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争取1-2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能够在发达国家完成或基本完成临床试验”,就是想要让它获得发达国家的承认。新药的临床研究一般分成三期,I期临床试验时间持续数月,II期临床试验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III期临床试验时间持续一年到四年,即使试验过程一切顺利,并把各期临床试验完成后总结、申请下一期试验所需要的时间忽略,至少也要花上两、三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基本完成临床试验。这个专项现在距离十一五结束还只剩1年,连临床试验的时间都没有了,还好那只是“争取”,而不是强求。 现代药物的开发是大军团作战,需要众多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的通力合作: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和设计药物,有机化学家合成药物,毒物学家研究药物的毒理,药理学家研究药物的药理,计算机专家对药物进行模拟和分析,医生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观察疗效,统计学家统计治疗结果,等等。而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是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开始的:生理学家研究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则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因此新药研发是建立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之上的。中国新药研发的落后,首先体现的是基础研究的落后。

十年以后中国的科技会是怎样的

文章TAG:2020年科技科技发展发展2020年科技发展成果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