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问答 > 装配自动化包含哪几方面内容,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装配自动化是什么应用

装配自动化包含哪几方面内容,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装配自动化是什么应用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8 08:29:54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1,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装配自动化是什么应用

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早、应用数量最多、应用能力最强的行业。全世界有超过5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汽车行业。专家认为,我国汽车业应充分吸收发达国家机器人应用技术,继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动化水平,同时,把汽车产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经验推广到其他行业,为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借鉴。  在今年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专家给出了一组数据:全球汽车业产值是8650亿美元,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在其中产生了6560亿美元的价值。  “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早、应用数量最多、应用能力最强的行业。”对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1所所长、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合资品牌汽车生产线的不断引进,我国已经达到了年产2000万台乘用车的生产能力。与几十年前相比,汽车产能增加了数百倍,但产业工人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说明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汽车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情况类似。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汽车行业仍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机器人应用较多的国家,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数量是其他行业的7倍。http://robot.big-bit.com/
首先回复一下你的问题,汽车制造使用机器人已经是很多年前就开始的工业化改造,你所说的汽车装配自动化是使用机器人将已经做好的配件安装到汽车上的一种方式,这种机器人叫做装配机器人,他可以应用到汽车生产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

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装配自动化是什么应用

2,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网架配电设备和什么

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网架,通讯系统和配电网主站。分解; 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其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需求侧管理(DSM)几个部分。电力自动化按功能类别分是: 1、调度自动化:分国调、省调、地调和县调.用于对变电站和发电站的发电和输电进行调度指挥,实现自动化的管理;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分500KV0KV0KVKV等级变电站的就地监视和控制,并把数据传送调度自动化系统; 3、配网自动化:城区10KV系统的配网的监视、控制的自动化管理,优化城区配网结构,合理高效用电管理,事故的及时预和故障的及时处理; 4、配电自动化;对于工厂建筑等终端用户的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对于事故实现提前预告,提高工作效率,并达到经济运行的目标.下面结合美国斯威尔的配电自动化的系统解决方案,阐述配电自动化的原理及应用。 随着电力网络的不断发展,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各种新型负载不断涌现,用户更加关注电能质量问题,同时对节能减排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用户需要更加有效的电力监控管理解决方案来应对上述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实现配电系统持续可靠、高效、低耗的运行。 电力监控系统,是斯威尔电气公司根据用户电能管理需求而提供给用户的完整电力监控管理解决方案,用以实现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运行的最优管理。ZEpower电力监控系统,采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各项分析和管理功能,提高配电系统管理的效率,保障配电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帮助用户实现电能降耗目标,从而为用户创造价值。 电力监控系统正在电力系统、市政医疗、智能建筑、石化、冶金、轻工、公共交通、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电源供电系统和多台变压器配电系统设计中的母线分段与联络,都是靠用开关来执行。方式很多,不止在切除故障线路。有时是为了设备检修,有时是为了备用电源投入,有时是为了调节线路负荷.等。合理的配电网架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基础, 配电网架规划是实施配电自动化 的第一步。配电网架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遵循相关标准, 结合当地电网实际; (2)主干线路宜采用环网接线、 开式运行,导线和设备应满足负荷转移的 要求; (3)主干线路宜分为 3~5 段,并装设分段开关,分段主要考虑负荷密度、负 荷性质和线路长度; (4)配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网架配电设备和什么

3,自动化包括哪些

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发展简况 1946年,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S.哈德最先提出“自动化”一词,并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的过程(见自动化技术史)。 50年代,自动调节器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使自动化进入到以单变量自动调节系统为主的局部自动化阶段。 60年代,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和电子计算器的推广应用,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使自动化进入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与管理的综合自动化阶段。 70年代,自动化的对象变为大规模、复杂的工程和非工程系统,涉及许多用现代控制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促进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的系统控制和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出现了综合利用计算器、通信技术、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成果的高级自动化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器集成制造系统等。 研究内容 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包括理论、方法、硬件和软件等,从应用观点来看,研究内容有过程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等。 过程自动化 石油炼制和化工等工业中流体或粉体的化学处理自动化。一般采用由检测仪表、调节器和计算器等组成的过程控制系统,对加热炉、精馏塔等设备或整个工厂进行最优控制(见化工自动化)。 采用的主要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等。 机械制造自动化 这是机械化、电气化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处理的对象是离散工件。早期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是采用机械或电气部件的单机自动化或是简单的自动生产线。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器的应用,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计算器辅助设计、计算器辅助制造、自动化仓库等。 研制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型式的柔性制造系统 (FMS)。以柔性制造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化车间,加上信息管理、生产管理自动化,出现了采用计算器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工厂自动化。 管理自动化 工厂或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生产、办公等业务管理自动化,是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性技术,涉及电子计算器、通信、系统与控制等学科。 一般采用由多台具有高速处理大量信息能力的计算器和各种终端组成的局部网络。 现代已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决策支持系统(DSS),为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备选的方案。 对社会的影响 自动化是新的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办公室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速社会的产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发展趋势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70年代以来,自动化开始向复杂的系统控制和高级的智能控制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到国防、科学研究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自动化, 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等。 自动化的应用正从工程领域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医疗自动化、人口控制、经济管理自动化等。自动化将在更大程度上模仿人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等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在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迅速发展。

自动化包括哪些

文章TAG:装配自动自动化包含装配自动化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