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知识 > 小实验简单,初中物理简单实验

小实验简单,初中物理简单实验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9 20:33:22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1,初中物理简单实验

(1)现象: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筒内出现液态乙醚。 说明: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2)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3)现象:停止沸腾的水,气压减小时重新沸腾。 证明: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4)现象: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路程越长。 此实验研究 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7)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有关。 (8)纸片不掉,水不流出。 说明:大气压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将水托住。 (9)现象:在同一深度,橡皮膜朝向个方向,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0)因为使用动滑轮时,物体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承担物重的一半。 (11)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12)现象:空气被压缩后温度升高,蘸有乙醚的棉花着火。 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现象:温度高的墨水扩散过程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14)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研究电阻和材料有关。 (15)现象: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钟声逐渐减弱。 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6)现象: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将塞子推出。 说明: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17)这是奥斯特实验。 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18)现象:带电的玻璃棒将纸屑吸起来。 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19)实验:滚摆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滚摆上升时,它的动能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0)现象: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串联,电流相等, 匝数多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多。 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的匝数有关。 (21)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它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现象:电流通过磁场中的导体AB时,导体AB就会运动起来。 说明: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3)研究电流的热效应。 实验名称:研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 电能转化为热能。 (24)现象:两张纸靠近。 说明: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5)现象:玻璃板刚接触水面,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 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 (26)现象: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的温度升得快。 若要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花时间太多了,望采纳!)
还有※空气流速※托里拆利实验※等 太多了,加我QQ线上聊 OK?
★小人跳舞★真空罩内的闹钟★光的色散(水棱镜或棱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虚实★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电路的串并联★电流表接法★电压表接法★欧姆定律★等等等等,因为我是八年级,才学到这,不知能否帮上忙。

初中物理简单实验

2,寻找生活中简单的化学小实验 谢谢了

写人:一、抓住典型不放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文章就平淡无奇,“写人”就推动了真正的意义。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所以,同学们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二、言与行中见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他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个性和思想。语言要符合人的身份。作文中的人物的真实语言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凭想像“张言李腔”。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组。三、表里如一才是真 用真情真言写人,首要的就是“真”。要把人写真,就要对所写的人物进行观察分析。如何观察分析?除了对描写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判断外,有时还要对他的内心活动进行一番推敲。这样,就可以表里如一地刻画出人物的品格。 我们读过的文章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类话:“我想……”,“他在心里盘算着……”,“老师的话又在我耳边想起”,“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在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有了心理描写,作文就显得生活起来。四、千人不可一面 写人,常常要描写他的外貌。外貌的内容很广,如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把别人写过的东西背出来便用。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外貌相同的人。描写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 人的外貌各不相同,作文千万不能像列流水账,一要不少,从头写到脚。实际上,“这一个”之所以不同于“那一个”,往往只体现在某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特征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外表写得很全,实际是湮灭了主要特征,达到应有的目的,所以,写人外貌时,一定要围绕文章主题的需要,抓住特征,善于取舍。写物:1、描述物品 物品多指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卫生用品、食品等等。记叙物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出物品的特点。物各有异,各种物品各有它们自身的特点,有的表现在形状上,有的表现在结构上,有的表现有质地上,有的表现在颜色上,有的表现在用途上。我们在作文前,要细致观察,掌握其主要特点,然后抓住特点重点下笔,当然在叙述特点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记叙物品,一般按空间顺序。 (2)要寄情于物。描述物品必须富有感情,只有爱得深才能写得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对物品的感情写进去。只有寄情于物,才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使文章有感染力。 (3)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老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能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拟人也是状物文章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4)象征要恰当。有一类状物记叙文,是借某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现某种人或某种道理,这种写法通常称为象征写法,也叫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如用蜡烛比喻教师,用时钟说明珍惜时光的重要......恰当的象征,能使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显得含蓄而优美。可是有的同学却滥用象征写法,任何一篇状物文章都加上深奥的道理,看了之后,使人有牵强附会之感。运用象征写法一定要注意:比喻之“人”,说明之“理”,一定要与“物”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样的象征写法才显得合情合理。 2、描述植物 植物包括花、草、藤、树。也包括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等。描述植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它们根、茎、枝、叶、花、果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形状、颜色、气味及果实的味道。描述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 (2)要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发展变化。植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换,形状和颜色都要发生变化。植物的自身也是不断生长发展的,如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形状和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描述植物时,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过程,写出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要写出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 (3)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包括喜怒哀乐。有的植物我们喜欢,有的植物我们不喜欢,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3、描述动物 动物包括鱼、虫、鸟、兽。它们有的在水中游,有的在空中飞,有的在山中跑......这些形形色色、无奇不有的动物都是我们描述的对象。 描述动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描述外形不能像记流水帐,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有一定顺序。 (2)要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就是指动物在吃、住、行、睡等诸方面的生活习惯。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不同的,因此在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3)要写出自己对所写动物的爱憎之情,把感情融化于具体描写之中。 4、描述建筑设施 建筑设施是指建筑而成的东西,如桥、塔、喷水池、纪念碑、房屋等。 描述建筑房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交代观察点,也就是说明你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是远眺,还是近看;是定点看,还是“移步换景”。因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景物所获得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要围绕中心事物,按一定的方位,依次说清楚。方位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等,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按一定的方位顺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细。要做到方位分明,还要有中心目标。有了中心点,其他事物的位置也就能说清楚。 (3)要抓住建筑的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建筑设施的特征通常指大小、高低、形状、颜色等等。
氢氧化钠(厨房清洁剂)与易拉罐反应生成氢气,比较剧烈!还可以试试含氯消毒液与醋或草酸(能反应的话,可能有危险);浓甘油与高锰酸钾(药店都能买到)反应
1.墙皮,大理石或鸡蛋壳(大白粉)和白醋的反应。2 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2.小苏打和白醋反应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3.草木灰和白醋反应2 ch3cooh+k2co3==2ch3cook+co2+h2o4.纯碱和白醋反应2 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有二氧化碳产生,能灭火。5.锌钡白(建筑材料)和白醋反应zns + 2ch3cooh==(ch3coo)2zn+h2s6.生,熟石灰和白醋反应cao + 2ch3cooh====(ch3coo)2ca+h2oca(oh)2+2ch3cooh==(ch3coo)2ca+2h2o7.白醋和紫甘蓝反应:变红8.肥皂水和紫甘蓝反应:变蓝9.白醋和肥皂反应:ch3cooh + c17h35coona==c17h35cooh(沉淀)+ch3coona10.白醋和铁钉反应2 ch3cooh+fe==(ch3coo)2fe+h2(气体)11.石灰和纯碱或草木灰反应ca(oh)2+na2co3==caco3(沉淀)+2naohca(oh)2+k2co3==caco3(沉淀)+2koh12.铝片和石灰水反应2al+ca(oh)2+2h2o==ca(alo2)2(沉淀)+3h2(气体)13.石灰水和肥皂水反应2c17h35coona+ca(oh)2==(c17h35coo)2ca(沉淀)+2naoh14.用废的定影液(照相馆里有)加食盐水,得到沉淀加强热,就能得到银啦!15.用醋和白酒反应可以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可以闻到香味)(ps:理论未实验)
醋与石灰石的反应,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铁屑与醋的反应,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石灰与水的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物品:葡萄、透明玻璃水杯、微波炉过程:将一粒葡萄,从中纵向切开。放入微波炉。将透明玻璃水杯罩在切开的葡萄上。关好微波炉,开启微波炉(大小火力、时间要你慢慢调整)。可以观测到电离子的放电现象。此实验是化学、物理的综合实验。有一定危险性,如要实验,请做好安全防护。请谨慎对待!实验的理论,可以请教老师们。只有探索未知的过程才是令人心动的!
醋和鸡蛋皮反应,醋和纯碱反应

寻找生活中简单的化学小实验 谢谢了

3,有什么小实验啊

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3.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4.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5.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6.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7.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8.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9.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10.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掘家庭小实验的可做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亲历实验的机会,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为例,做了一些尝试,供同仁探讨。一、1+1是否一定等于2教材中安排的这一家庭小实验内容如下。①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②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 ml?(一)实验说明①家里没有酒精,怎么办?花露水中含较多酒精,可用来替代酒精。②家里没有100 ml的量筒,可用195 ml的花露水瓶替代。③黄豆和绿豆混合的现象不明显,用小米(或大米)替代绿豆效果更好。(二)实验指导1.黄豆和小米混合。实验用品:等体积的透明玻璃杯2个、大汤碗1个、黄豆和小米。实验步骤:取满满的一杯黄豆(即1体积黄豆),取满满的一杯小米(即1体积小米),将杯中的黄豆、小米倒入大汤碗里混合,将混合后的黄豆、小米全部装回玻璃杯,将一杯装满,观察另一杯是否装满。实验现象:另一杯没有装满,只能装至离杯口约3 cm处。2.花露水与水混合。实验用品:花露水瓶一个(瓶颈细长,195 ml)、过期花露水约半瓶。实验步骤:在空的花露水瓶里倒入约半瓶水,再慢慢倒入约半瓶花露水至瓶口,用大拇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置,然后正放,重复2次,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观察液面是否低于瓶口。实验现象:液面明显低于瓶口。(三)对结论的解释①1体积甲物质+1体积乙物质≠2体积混合物;②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二、自制简易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简易的净水器。实验说明:①小卵石、石英沙要洗干净,小卵石、石英沙起过滤作用。②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③实验物品较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如:家里有棉花的学生可多带些棉花。三、石墨导电实验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说明:①从废旧干电池中拆取石墨电极,市场上6b铅笔芯不常见。②可利用手电筒里的干电池及小灯泡。③可用单面胶带纸把电池、铜丝、小灯泡等固定住。四、鸡蛋壳与酸的反应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实验说明:①可以在家里制取澄清石灰水。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波力海苔中的“强力干燥剂”。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约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强力干燥剂”,用筷子搅拌,静置。注意观察生石灰与水反应时的放热现象。②家里没有玻璃片时可用小镜子代替。③还可以做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实验。五、自制汽水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此实验可以用新鲜的柠檬榨汁来替代柠檬酸。六、制作“叶脉书签”可用厨房清洁剂替代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有什么小实验啊

文章TAG:小实实验简单初中小实验简单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