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工作忙,没去知乎。朋友圈的同学告诉我,我的文章已经到处流传,我就来看看。没想到这么多评论,私信也炸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觉得有必要回应一下。1.我指出柴静的错误不是有目的的攻击,我也不想用这篇文章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
请原谅我。3.我在发表我的文章之前说过,我欢迎理性讨论。如果有错误,我一定改正。4.因为评论很多,有的很专业,有的写的很随便。请注意,我的每篇文章下面都有链接、引用和文献资料。喷我的话能不能先看看链接的文章?你写反驳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加上一些引语和具体数据?
5、如何评价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我觉得没必要说这个片子或者这个演讲有多好。很多朋友都回答过。我觉得也揭示了环保的难度。我回想起我在环境学院还是个热血青年的时候,环保无非就是抄本子答题摆摊宣传。似乎使用清洁能源就像用笔答题一样简单。好像多喊几声口号别人就会注意了。现在想来,真的很幼稚。后来工作了才发现,课本上说的简单措施影响了多少利益,多少机构在暗中博弈,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早些年的纺织厂倒闭能算是淘汰落后产能吗?带来的不仅仅是行业转型,还有4050下岗潮,以及下岗潮带来的群众反感。我觉得当时那些纺织歌手的规模,可能远不如现在应该关停的电厂、钢厂、水泥厂。而这些工厂里的员工是否能马上转型成为环保人才?显然不是。尤其是底层员工,缺乏学历、资金、技能,如何转型?转型的时滞带来的不仅仅是GDP的损失,还有社会的动荡。
6、《穹顶之下》是怎么火的原因如下:1。深入剖析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影响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污染问题,进一步将雾霾和大气污染防治话题提升为重大社会话题;2.在全国人大召开前夕推出,时效性强,更受关注。3.出品人是前央视记者柴静,在媒体和公众中有相当影响力;4.环保部陈吉宁部长及时回应并予以肯定,引起更多关注。
7、穹顶之下讲的什么?讲一个小镇的故事。有一天,一个透明的盾牌像锅盖一样罩住了整个城镇。从此小镇与世隔绝,开始了复杂的人性故事。如果你说的是柴静的纪录片,那就是雾霾调查。以女儿出生前患肿瘤为引子,说我们空气污染的原因是过度使用煤和石油,而不是开发天然气,这是由于中石油的垄断,包括他对一些官员的采访,值得一看,发人深省。
8、穹顶之下观后感1。我带着好奇、压抑、震颤看了100分钟。一个有专业媒介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妈妈,花了一年时间,花费了几百万,查了很多详细资料,拜访了很多专家和官员,走访了很多经历过中国目前污染状况的国家。一系列看似耸人听闻的数码图片告诉大家:如果你我不行动,我们都会死在雾霾中!看完电影,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得救的,但是看到一些人的评论,真的让我感到心寒。
如此严肃的纪录片评论关注的是私生活。2.一群不做事的人对别人指手画脚,她本可以在家里与丈夫和孩子一起过平静的生活。她本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忍受雾霾和责任人的不作为,但她没有。她站了出来,用真实的数据戳穿了一切腐朽势力,3,这么瘦的女人,心如深海,铁马银河,风平浪静。面对学术造假,面对上海沦陷,她用良心剥掉了茧,还原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