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数据基础,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分散、单一的底层设备。自建数据中心是传统数据中心的存在形式,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逐渐流行起来,随着阿里云、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电信云的出现,直接租用数据中心服务的形式开始出现,与传统的数据中心有何不同。
总体来看,目前云计算、大数据、AI已经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大到个人信息,小到企业核心数据的安全和价值。在数字经济2.0中,数据信息、数据应用和数据资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自身的数据资产通过数据挖掘、存储、计算、分析、智能化和可视化来实现。构建企业自己的数据集市、数据中心、数据工厂,最大程度的展示数据价值,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坚实的助手和依据。
模块化、定制化成为IDC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数据中心作为集中计算和数据存储的场所,主要提供基础的互联网服务,一般需要完善的硬件和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中心现已处于超融合架构阶段,即在通用服务器硬件的基础上,借助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将计算、存储和虚拟化融为一体。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的发展,中国数据中心(IDC)产业将进一步快速扩张,模块化定制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在“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IDC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IDC行业总收入达到约650.4亿元,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2%。根据信通院数据和行业发展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收入约为810.8亿元,同比增长24.7%。
3、云计算和传统IDC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是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新型数据中心,具有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松耦合,各类IT设备的完全虚拟化,模块化、自动化程度高,绿色节能程度高。云数据中心的特点是高度虚拟化,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的虚拟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各种资源;其次是自动化管理程度,包括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的管理、相关业务的自动化流程管理、客服收费的自动化管理;最后是绿色节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各方面都符合绿色节能标准,一般PUE值不超过1.5。
4、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环保大数据应用“萌芽中”_数据分析师考试近期,大数据的“美好形象”频频出现在国家出台的各种规划和指导意见中,也成为环保系统的热门话题。据了解,北京、武汉等多个省市的数据资源中心早已建成。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2/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或正在建设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准备好迎接大数据的龙卷风了吗?
数据是如何“说话”的?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的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北京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始于2012年,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北京市环保局各业务处室的主要业务数据已进入环境数据中心。北京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陈海宁表示,数据中心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比如,以前环境监测人员需要查阅大量纸质资料,手工记录现场情况。现在只要通过监控终端或移动客户端直接调取数据中心的数据,就可以查阅和记录污染源的相关数据,在环境监测中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