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问答 > 红外光,什么是光红外

红外光,什么是光红外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7 02:12:13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光红外

红外光是英国科学家赫歇尔1800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它是波长比红外长的电磁波,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使人能感觉到而看不见.科学家发现,一定波长的光(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照射到某些金属等材料表面时,金属等材料会发射电子流,称为光电效应.

什么是光红外

2,什么是红外光

  红外光又叫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要长的电磁波,波长为1毫米到770纳米之间,光谱上面在红色光的外侧。红外光是英国科学家赫歇尔1800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是红外光辐射源,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光。利用红外光的光电效应,人们制成了红外夜视仪。它有能源红外夜视仪和无源两种类型。红外夜视仪将自然界物体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通过光电望远镜的物镜,投射到光电变换器的光电阴极上.根据光电效应,这时就有电子流从光电阴极跑出来,并以很快的速度射向带正电的荧光屏。在电子射向荧光屏的途中,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电子透镜,它使电子按一定的路线射向荧光屏,同时把被物镜翻转的倒立像再翻转为正像。为了更好地观察所得到的像,在荧光屏和眼睛之间装一目镜,这样通过光电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夜间的景物。

什么是红外光

3,什么叫红外线怎样的物体会福射红外线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度的物体。至今还没有发现温度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因此,可以说任何物体都在辐射红外线。
红色的

什么叫红外线怎样的物体会福射红外线

4,红外线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

不可见光。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热作用强。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应用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频率为0.3THz~400THz,对应真空中波长在1mm至750nm之间,是频率比红光低的非可见光。覆盖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的波段。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俗称红外光。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外线

5,红外光是怎么产生的

红外线就是热辐射,你站在火炉、电暖器旁能远远的感觉到热,就是因为它向你发射出红外光的缘故
红外光的频率很低,可以用截止频率比较低的金属来产生光电效应,只要金属的截止频率小于选定红外线的频率,就可以产生光电效应。比如,金属中铯的极限频率就较低,可以用可见光中频率较低的红色光产生光电效应。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

6,红外线最远可以射到多少米

红外线在自然条件下最远可以射出600米。红外线的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50纳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覆盖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的波段。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俗称红外光。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红外线波长较长,(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波长按由长到短顺序),给人的感觉是热的感觉,产生的效应是热效应。扩展资料:红外线的应用:1、夜视仪具有成像清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的致命弱点是红外探照灯发出的红外光会被敌人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出被动式的热像仪,它不发射红外光,不易被敌发现,并具有透过雾、雨等进行观察的能力。2、透视望远镜F717 晚上把夜视开启,再加个滤光镜,就可以透视了,不过对全棉的衣服透视效果最差。这本来是一项有用的功能,然而很快用户就发现这种红外线夜视镜片的功能不仅可应用于夜间望远而且还可以透过人的衣服偷看到身体。而制造这种夜视附件的厂商为YAMADA DENSHI,这家公司原本是为军队及防卫及应用生产光传摄像头的。 3、光波炉光波炉的烧烤管由石英管或者铜管换成了卤素管(即光波管),能够迅速产生高温高热,冷却速度也快,加热效率更高,而且不会烤焦,从而保证食物色泽。从成本上来讲,光波管成本只比铜管或者石英管增加几元钱,所以,光波管在微波炉技术上的使用非常普遍。4、热成像仪起源:六十年代早期,瑞典AGA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的基础上以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5、医用医用治疗红外线主要为近红外线(NIR, IR-A DIN)、短波红外线(SWIR, IR-B DIN)、中波长红外线(MWIR, IR-C DIN)、长波长红外线(LWIR, IR-C DIN)。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线(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参考资料来源:万维家电网家电百科--生活中利用红外线的例子有哪些?

7,什么是红外光

红外光又叫红外线[1],系波长比可见光重要长嘅电磁波(光),波长响1毫米到770纳米之间,光谱上面响红色光嘅外侧。   使用红外夜视仪,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人们也能像白天一样活动自如.这是红外光的作用.   红外光是英国科学家赫歇尔1800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它是波长比红外长的电磁波,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使人能感觉到而看不见.科学家发现,一定波长的光(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照射到某些金属等材料表面时,金属等材料会发射电子流,称为光电效应.   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是红外光辐射源,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红外夜视仪外光.利用红外光的光电效应,人们制成了红外夜视仪.它有能源(配备人工红外线光源)红外夜视仪和无源两种类型.红外夜视仪将自然界物体辐射(或反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通过光电望远镜的物镜,投射到光电变换器的光电阴极上.根据光电效应,这时就有电子流从光电阴极跑出来,并以很快的速度射向带正电的荧光屏.在电子射向荧光屏的途中,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电子透镜,它使电子按一定的路线射向荧光屏,同时把被物镜翻转的倒立像再翻转为正像.为了更好地观察所得到的像,在荧光屏和眼睛之间装一目镜,这样通过光电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夜间的景物.   根据同样道理,科学家还研制出红外摄像机和红外照相机.它们不仅可以在黑暗中摄象和照相,还可以透过薄雾和海水摄象和照相,甚至可以对人或物刚离开时所留下的痕迹摄象和照相.因为人停留过的地方温度比周围稍为高一点,能发出稍强的红外光.利用这些技术,人们可以诊断疾病,探测材料损伤,侦察敌情等等.现在,人们通过飞机、卫星上的红外遥感探测器,可以从高空发现大森林里一个掉在地上的香烟头所发出的红外光.红外遥感分辨力高,能昼夜工作,这在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军事侦察上已被广泛应用.

8,红外光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1 红外光的定义红外光是英国科学家赫歇尔1800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它是波长比红光长的电磁波,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使人能感觉到而看不见。科学家发现,一定波长的光(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照射到某些金属等材料表面时,金属等材料会发射电子流,称为光电效应。红外光,又叫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要长的电磁波(光),波长为770纳米到1毫米之间,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波长780nm~2500nm),中红外区(波长2500nm~25000nm),远红外区(波长25μm~10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最多,仪器技术最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2 红外光谱的产生2.1 红外光谱的定义光谱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结构或者相对含量的方法。按照分析原理,光谱技术主要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三种;按照被测位置的形态来分类,光谱技术主要有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两种。红外光谱属于分子光谱,有红外发射和红外吸收光谱两种,常用的一般为红外吸收光谱。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当外界电磁波照射分子时,如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与分子的两能级差相等,该频率的电磁波就被该分子吸收,从而引起分子对应能级的跃迁,宏观表现为透射光强度变小。电磁波能量与分子两能级差相等为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必须满足条件之一,这决定了吸收峰出现的位置。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这实际上保证了红外光的能量能传递给分子,这种能量的传递是通过分子振动偶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初期,自 1940 年商品红外光谱仪问世以来,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一些新技术 (如发射光谱、光声光谱、色谱—红外联用等) 的出现,使红外光谱技术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2.2 分子振动类型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前者是指原子沿键轴方向的往复运动,振动过程中键长发生变化。后者是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振动。通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振动形式,例如,伸缩振动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用 Vs 和Vas 表示。弯曲振动可分为面内弯曲振动(δ)和面外弯曲振动(γ)。2.3 红外光谱表示方法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3 红外光谱的信息l 峰位: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分子内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谱的一定范围,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cm-1范围左右。l 峰强:吸收峰的强度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偶极矩的变化越小,谱带强度越弱。l 峰形:吸收峰的形状(尖峰、宽峰、肩峰)不同基团可能在同一频率范围内都有红外吸收,如-OH、-NH的伸缩振动峰都在3400~3200 cm-1,但二者峰型状有显著不同,峰型的不同有助于官能团的鉴别。

9,红外线有什么用啊 对人有伤害么

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的电磁波,波长在1毫米到770纳米之间,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具有很强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俗称红外光。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外界红外线辐射人体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1] 。红外线理疗对组织产生的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作用已为临床所肯定,通常治疗均采用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近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极作用[2]。 红外线对人体产生二次效应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有学者认为远红外线可对细胞产生共振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振动,使细胞活化,发生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细胞生物化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改变[1]。也有人认为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称为“生命光线”,能够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它作用于人体水分子时可对人体内老化了的大分子团产生共振使之裂化,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在老化的分子团表面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水的比重上升,附着于细胞膜表面的水分子增加,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和表面张力。由于渗透细胞膜的水分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活性加强,因此增强了人体细胞的正常机能,使杀菌能力、免疫能力等均有所提高。此外,生命光线还可以使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二重键或三重键被切断,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再被氧化成血脂[过氧化脂质],减少了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血管壁光滑,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心血管疾病或眼科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功效。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皮肤的损害作用不同于紫外线。紫外线主要引起光化学反应和光免疫学反应, 而红外线照射所产生的反应是由于分子振动和温度升高所引起的。红外线引起的热辐射对皮肤的穿透力超过紫外线。其辐射量的25%~65% 能到达表皮和真皮, 8%~17% 能到达皮下组织。红外线通过其热辐射效应使使皮肤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 增加表皮水分蒸发等直接对皮肤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皮肤过早衰老和色素紊乱。皮肤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增加表皮水分蒸发等直接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红外线还能够增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作用, 加速皮肤衰老过程。使用同样的防晒产品和同样能量的紫外线强度下, 在户外自然阳光下所测到的SPF 值(防晒系数)明显低于在实验室人工光源下所测得的防晒效能,这是由于在自然阳光下, 皮肤受到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双重作用而引起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加速组织变性中的作用是一样的。红外线也能促进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的发展。详情请见 http://www.eph.org.cn/mph/ReadNews.asp?NewsID=72 参考资料: http://www.eph.org.cn/mph/ReadNews.asp?NewsID=72
红外线如果是手机,是用来传东西的,怎么会有伤害呢

10,什么是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最近二三十年来,初露头角的红外技术,在各个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开始应用到生产上,并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红外技术。 1800年,英国科学家海谢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把阳光分成彩色光带以后,用温度计来测量各种光的温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靠近太阳光深红色光外的不可见部分,温度竟比红光还高。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因为以前只知道太阳光有七色,至于在七色之外的黑暗中还存在着什么物质,是不清楚的。于是,海谢尔设想在太阳的辐射中,除了可见光以外,一定还包含着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后来经过实验证明:这种辐射还存在于其他物体发出的辐射中。当时,人们就称它为“不可见辐射”。由于这种“不可见辐射”是在红光的外边发现的,所以,后来就称它为红外辐射,又叫它红外线。 1887年,人们在实验室中成功地产生了红外线,使人们认识到: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到了20世纪,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各项新技术的发展,红外科学也从实验室走出来,开始应用到生产上,并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红外技术。 最近二三十年来,初露头角的红外技术,在各个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比红光具有更大的热作用,穿透能力也很强,用它来烘干东西既快又好。因此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干燥飞机、轮船和汽车的油漆。过去,自然干燥常常使油漆物的表面形成一个硬壳,里面的湿气散发不出去,形成一个气泡,影响油漆质量。利用红外线干燥油漆,就没有这个弊病了。红外线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利用它来染合成纤维织物。比如,红外线高温渗透到锦纶织物内部以后,会使锦纶织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颜料很容易进到纤维内部,把颜料固定在织物上,并把它烘干。这样,人们就能利用红外线把锦纶织物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 红外线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可以利用它组成一道看不见的防线。为了做好仓库的防护工作,可以借助于反光镜,将红外线巧妙地围着仓库绕一圈,然后投射到一只能感受红外线照射的光电管上,让光电管发出电流来。把反光镜、光电管等很好地隐蔽起来,组成一道难以察觉的防线。如果有人敢于向仓库侵犯,它就会遮断了红外线,红外线一旦被遮断光电管就停止了工作,连接在光电管身上的一个开关立刻关闭,警报电铃就会响起来。 不久前,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一种叫做热释电摄像机的仪器,也就是红外电视。可以利用它来探测火源,检查火灾隐患,对火灾进行监视,并能及时发出警报,被人们誉为“监视火情的哨兵”。由于红外电视摄像机,是依靠被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摄像的,被摄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拍摄成的图像也就越清晰。所以,红外电视能不受烟雾、阴云和风雨等阻隔,非常灵敏地对各种火情进行检查,把火灾扑灭在刚刚露头的时候。 红外电视摄像机,再配置上火灾识别器、自动跟踪系统,搜索机构和望远镜,便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火情自动监控系统。它可以自动搜索和发现五、六公里远处2~3平方米那么大小的火源,并能自动跟踪和报警。这样,就可以实现消防指挥调度自动化,为及时发现火灾,消灭火灾,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红外电视,还在工业上用于暗室操作的监控,无损伤,自然资源的热勘探;在农业上用于探测森林、牧场的火情;交通上用于透雾导航等。 红外电视还是个“夜光眼”呢!它可以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对敌人的阵地、军事设施进行有效地侦察,即使隐蔽得十分巧妙的敌人潜伏哨,也逃不脱它的敏锐的火眼金睛;也可以用在边防哨所上,对某一特定地区实行监视;还可以“透”过雪层,“看”到躲在雪底下的敌人。还有一种红外显微镜。一提起显微镜,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种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其实,它却是一种用作测量温度的仪器。不过,它与一般的温度测量仪不同,可以用来测量十分微小的点上的温度。微小的点上的温度,虽然也可以用半导体点温计来测量,但由于它在测量时要与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很容易影响被测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果用红外显微镜来测量,不仅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而且比半导体点温计精确得多。 红外技术,虽然是初露锋芒,但我们深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为我们做出许多可以预料得到乃至预料不到的奇妙的事情来。 红外线亦称“红外光”。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在可见光的范围以外,波长比红光要长,有显著的热效应,可以用温差电偶、光敏电阻等仪器来测量,波长在0.77~3微米为近红外区;3~30微米为中红外区;30~1000微米为远红外区。红外线容易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在通过云雾等充满悬浮粒子的物质时,不易发生散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红外线应用很广,可用以焙制食品、烘干油漆以及进行医疗等。物质对红外线的吸收光谱对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分析及化学工业上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军事上常用红外探测器来探测目标,以及红外通信等。 【红外线电视】利用被摄景物本身的热辐射或反射的红外线来进行电影摄像和显示的系统称为红外线电视。适于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检查,常应用于工业、医学、宇宙开发、军事等方面。 红外线可见光红端与微波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在7×10?7米~1×10??米之间。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谢赫耳将温度计放在日光光谱的红光区域外侧,发现仍然具有很强的热作用。于是把这种看不见的射线称为红外射线。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红外线波段越宽。红外线产生的机理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红外线的最显著特点是其热作用,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长,因此衍射现象比较显著,容易穿过云雾烟尘不易被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吸收。 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来加热物体,如烘干油漆和谷物以及进行医疗等,利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以进行远距离摄影和高空摄影,从卫星上用红外线对地面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出地面上的物体并且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制。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因此应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气象预报等。在现代战争中利用红外夜视仪等夜视设备使对方目标历历在目。用红外物理可以探测高温物体的红外辐射。现在红外传感器还用作反导弹的预警等。
红外线是波长大于可见光红光的光线!性质稳定,可做相干光(聚光好,不色散)
在人的视觉之外 具有能量的射线
文章TAG:红外光什么是光红外

最近更新

  • 荣湃,你好我想问一下姓梁后面一个字是荣中间一个字要是三点水的荣湃,你好我想问一下姓梁后面一个字是荣中间一个字要是三点水的

    你好我想问一下姓梁后面一个字是荣中间一个字要是三点水的2,带有淙字旁的字都有哪些3,三点水傍的字中成荣什麽字填充名字最好4,寻找三点水和土字的字5,举一个生僻字6,初中语文所有的重点字.....

    问答 日期:2023-08-27

  • 黑碳化硅,黑碳化硅粉还是绿碳化硅粉黑碳化硅,黑碳化硅粉还是绿碳化硅粉

    黑碳化硅粉还是绿碳化硅粉2,黑碳化硅与什么反应变绿色3,绿碳化硅和黑碳化硅有什么区别4,碳化硅为什么会有黑色和绿色5,碳化硅有毒吗6,有没有知道碳化硅的用途1,黑碳化硅粉还是绿碳化硅粉碳化.....

    问答 日期:2023-08-27

  • 电焊温度有多高,电气焊的温度各有多高电焊温度有多高,电气焊的温度各有多高

    电气焊的温度各有多高2,电焊的温度是多高3,焊条焊接时的温度是多少4,我们日常给人家烧电焊请问那电焊温度是否有3300摄氏度问5,氩弧焊跟气焊温度分别是多少6,电烙铁的温度是多少1,电气焊的温.....

    问答 日期:2023-08-27

  • 阻焊层,pcb上的阻焊层有什么作用阻焊层,pcb上的阻焊层有什么作用

    pcb上的阻焊层有什么作用2,PCB上那层绿色的阻焊层是要在图上画出吗3,PCB上黑色的阻焊层是什么用什么能清洗掉4,PCB板阻焊层5,阻焊层是绝缘的吗6,给我分析助焊层与阻焊层1,pcb上的阻焊层有什.....

    问答 日期:2023-08-27

  • v2g,汽车V2G模式是什么v2g,汽车V2G模式是什么

    汽车V2G模式是什么2,v2g充电桩是什么意思3,V2G在智能电网领域指甚么4,蔚来PowerDay2023发布V2G20kW充电桩换电自动泊车提速5,V2G在智能电网领域指甚么6,V2G充电桩NIOPowerDay2023小结7,V2G是.....

    问答 日期:2023-08-27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介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介绍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介绍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3,什么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4,什么是乘余电流动作保护器5,农村电网如何正确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6,剩余电流的保护器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

    问答 日期:2023-08-27

  • 震荡电路,什么是振荡电路震荡电路,什么是振荡电路

    什么是振荡电路2,什么是震荡电路3,什么叫振荡电路4,求问什么是振荡电路它的作用是什么5,什么是振荡电路什么是反馈电路6,震荡电路是什么1,什么是振荡电路就是会震动的电路,要小心哦。2,什么是.....

    问答 日期:2023-08-27

  • 焊丝是什么材料,焊接丝原材料是什么焊丝是什么材料,焊接丝原材料是什么

    焊接丝原材料是什么2,焊丝是什么东西3,焊丝焊条焊剂焊料是什么东西在焊接中都是干啥用的4,二保焊焊丝用什么做的5,电烙铁电焊丝是什么金属6,问一下焊丝的材料是什么1,焊接丝原材料是什么无铅.....

    问答 日期: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