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问答 > 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实例,请推荐与以下相关书籍柔性制造系统工业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

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实例,请推荐与以下相关书籍柔性制造系统工业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1 17:08:40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1,请推荐与以下相关书籍柔性制造系统工业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

柔性制造系统原理与实践 柔性制造系统手册 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供应链——建模、决策与优化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教程/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丛书/电子工业 自动控制原理 第3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卷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下册) (精装) 光机点一体化系统设置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100例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实例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机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请推荐与以下相关书籍柔性制造系统工业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

2,柔性制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优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具有高度的柔性。fms能实现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不同产品的加工,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工艺要求的迅速变化,满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同时,对临时需要的备用零件或不同产品可以随时投入,混合在一起生产,而不会干扰fms正常的生产话动。(2)设备利用率高。由于fms系统通过计算机对系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调度,工件的输送、装夹和加工同时进行,其机床利用率高。在一般情况下,fms中一组机床的产量是单机作业环境下用相同数目机床所获得的生产量的3倍。(3)制造周期短。fms与常规加工车间相比,在制品库存大大地减少。有报告说,在设备相同条件下,在制品可减少80%。这是零件等待切削加工的时间减少的结果,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计算机的有效调度以及零件生产中的工序集中。(4)工人少,劳动生产率高。由于在fms中加工、换刀、装夹、检测和物流搬运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所需人员可减少30%~50%。机床连续24小时运行,在白班时,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调度和监控,工人给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在中、夜班时,实行无人看管运行,由计算机独立监控加工情况,出现故障时可自动排除,若有必要,将自动停止加工。一般说来,生产效率可提高50%。(5)质量高。由于fms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自动补偿装置,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同时,fms减少了夹具和机床的数目,央具结构设计合理且耐用,以及零件与机床的恰当匹配,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及优良的品质,也大大减少了返修的费用。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缺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系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2)系统结构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3)复杂的结构使得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柔性制造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从原则上讲,fms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各样的产品,不局限于机械加工和机械行业,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的范围会愈来愈广。下面从产品类型、零件类型、材料以及年产量对fms的使用范围作简要分析。

柔性制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fm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国家中,柔性制造系统(FMS)作为迈向工厂自动化的第一步,已获得了实际的应用。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于高效率地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的应用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和高柔性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的生产,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一、优点1、设备利用率高 一组机床编入柔性制造系统后,产量比这组机床分散单机作业时的产量提高数倍。2、在制品减少 采用柔性自动化系统可使在制品减少80%左右。3、生产能力相对稳定4、运行灵活5、产品应变能力强 二、构成1、自动加工系统2、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指由多种运输装置构成,如传说带、轨道、转盘以及机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给与传送的系统,它是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级成部分。3、信息系统4、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指保证柔性制造系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年产量1000~100000件之间的中小批量生产。 三、类型1、柔性制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单元是在制造单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柔性制造系统部分特点的一种单元。通常由1~3台具有零件缓冲区、刀具换刀及托板自动更换装置的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与工件储存、运输装置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和柔性,可以作为FMS的基本单元,也可将其视 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产物。2、柔性自动生产线 柔性自动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多为专用机床)连接起来,配以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加工批量较大的不同规格零件。柔性程度低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在性能上接近大批量生产用的自动生产线;柔性程度高的柔性自动生产线接近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用的柔性制造系统。3、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作业柔性(CAD/CAM),并使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自动化。 四、关键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 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做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 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可以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于切削加工,也有用于冲压和焊接的。 采用FMS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实现及时生产,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库存量,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减少直接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国的怀特·森斯特兰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行加工。这种柔性自动化设备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中使用,在形式上与传统的自动生产线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动线。日本、前苏联、德国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FMS的研制工作。 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形式。柔性制造单元(FMC)一般由1~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置组成,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甚至自动检测工件,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用。 70年代末期,FMS在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80年代初期已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FMS为最多,但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 1982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建成自动化电机加工车间,由60个柔性制造单元(包括50个工业机器人)和一个立体仓库组成,另有两台自动引导台车传送毛坯和工件,此外还有一个无人化电机装配车间,它们都能连续24小时运转。 这种自动化和无人化车间,是向实现计算机集成的自动化工厂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若干仅具有FMS基本特征,但自动化程度不很完善的经济型FMS,使FMS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成就得到普及应用。 典型的柔性制造系统由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物料储运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组成。加工设备主要采用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前者用于加工箱体类和板类零件,后者则用于加工轴类和盘类零件。中、大批量少品种生产中所用的FMS,常采用可更换主轴箱的加工中心,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储存和搬运系统搬运的的物料有毛坯、工件、刀具、夹具、检具和切屑等;储存物料的方法有平面布置的托盘库,也有储存量较大的桁道式立体仓库。毛坯一般先由工人装入托盘上的夹具中,并储存在自动仓库中的特定区域内,然后由自动搬运系统根据物料管理计算机的指令送到指定的工位。固定轨道式台车和传送滚道适用于按工艺顺序排列设备的FMS,自动引导台车搬送物料的顺序则与设备排列位置无关,具有较大灵活性。 工业机器人可在有限的范围内为1~4台机床输送和装卸工件,对于较大的工件常利用托盘自动交换装置(简称APC)来传送,也可采用在轨道上行走的机器人,同时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磨损了的刀具可以逐个从刀库中取出更换,也可由备用的子刀库取代装满待换刀具的刀库。车床卡盘的卡爪、特种夹具和专用加工中心的主轴箱也可以自动更换。切屑运送和处理系统是保证 FMS连续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一般根据切屑的形状、排除量和处理要求来选择经济的结构方案。 FMS信息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采用群控方式的递阶系统。第一级为各个工艺设备的计算机数控装置(CNC),实现各的口工过程的控制;第二级为群控计算机,负责把来自第三级计算机的生产计划和数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给第一级中有关设备的数控装置,同时把它们的运转状况信息上报给上级计算机;第三级是FMS的主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其功能是制订生产作业计划,实施FMS运行状态的管理,及各种数据的管理;第四级是全厂的管理计算机。 性能完善的软件是实现FMS功能的基础,除支持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外,数量更多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用户经验所发展的专门应用软件,大体上包括控制软件(控制机床、物料储运系统、检验装置和监视系统)、计划管理软件(调度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工装管理等)和数据管理软件(仿真、检索和各种数据库)等。 为保证FMS的连续自动运转,须对刀具和切削过程进行监视,可能采用的方法有:测量机床主轴电机输出的电流功率,或主轴的扭矩;利用传感器拾取刀具破裂的信号;利用接触测头直接测量刀具的刀刃尺寸或工件加工面尺寸的变化;累积计算刀具的切削时间以进行刀具寿命管理。此外,还可利用接触测头来测量机床热变形和工件安装误差,并据此对其进行补偿。 柔性制造系统按机床与搬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直线型、循环型、网络型和单元型。加工工件品种少、柔性要求小的制造系统多采用直线布局,虽然加工顺序不能改变,但管理容易;单元型具有较大柔性,易于扩展,但调度作业的程序设计比较复杂。 柔性制造系统未来将向发展各种工艺内容的柔性制造单元和小型FMS;完善FMS的自动化功能;扩大FMS完成的作业内容,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CAD/CAM)相结合,向全盘自动化工厂方向发展。
同问。。。

fm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文章TAG: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实例请推荐与以下相关书籍柔性制造系统工业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