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未来的深海机器人就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我想发明的环保机器人。在我的印象中,机器人是由许多部件组装而成的人形结构,利用计算机技术模仿人来做一些不适合人直接操作的工作,比如高温作业、强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等,海洋机器人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00多米,最深处在佩哈兹深渊,据说有11034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深的部分。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海沟的底部,珠穆朗玛峰的顶部会比大海少2000多米。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宽1500米,呈V字形。目前探测海洋的最深点在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11000多米,远低于海洋平均深度4300米。据科学家估计,它已经存在了6000万年。
如果将一个聚苯乙烯杯子放在水下三公里处,水深的压力会将杯子压缩到不到原来高度的一半。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因为深度太深,阳光照不进来,所以到处都是黑暗,温度只有两度左右,那里的水还是液态水。因为压力大,能在海底生存的生物很少。到处都是寂静,一点声音也没有。温度低,压力大。想想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环境!
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它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然而,海洋学家认为,人类只探索了其中的5%。人们经常探索浅海,但由于极端的静水压力,深海区域仍然是一个神秘的领域。目前,设计良好的水下机器人在深海任务中具有优异的机动性和功能性,探测深度可达米。例如,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奋进”号等载人潜水器,在深海探测、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体探测与捕获、深海环境与生物调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大自然是神奇的,没有抗压系统的深海生物可以在极深的水中茁壮成长,灵活游动。受深海生物特性的启发,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可用于深海探索的无线自供电软机器人。通过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10900米)和南海最深处(3224米)的实际测试,他们验证了这款机器人具有出色的抗压能力和游泳性能。
3、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可以生娃,这项技术有哪些应用场景?在我看来,制造活体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人类处理各种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探索深海,或者登陆其他星球进行探索,或者在最普通的层面上,帮助人们处理日常事务,比如做家务,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从简单实用的角度来看,未来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需要,开发出革命性的生物机器人。这种“成长中”的机器会在形式和功能上减少与自然的违和感。